受灾害影响的儿童
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在一瞬间痛失家人或家园,容易让人产生痛苦、焦虑和紧张的情绪,成年人尚且如此,对儿童构成的心灵阴影更是不言而喻。为了帮助这些儿童重拾笑容,得到适当的心理支援以健康成长,宣明会在紧急救援工作当中,除了第一时间回应灾民的物资需要之外,也通过建立“儿童天地”- 在灾区的儿童中心,为受影响儿童提供保护、玩耍、学习和心理支援的场所。
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机构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发现,大型灾难过后,除了满足灾区的物质救援和灾后重建的关注外,灾后心理援助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有提出灾害分为生命救援、物质救援、心理援助这一全新概念。宣明会于2010年开始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开展合作,在青海玉树地震、云南盈江、彝良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甘肃岷县地震、四川芦山地震等较大灾害中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灾区的社区群众及儿童的压力得到了缓解,情绪得到了释放。通过相关的项目合作,宣明会支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出版了相关书籍、在相关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和学术报告、也给国家相关部委提供政策支持依据。
2015年4月,宣明会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合办首届灾害中的儿童保护研讨会;2016年4月,又在北京协办由中科院主办的心理援助论坛,会上同时发布了由宣明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协助翻译完成的中文版《人道主义行动中儿童保护的最低标准》,以呼吁全球儿童保护机构和民众给与全世界儿童专业的尊重和保护。